(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贵阳:地名,今贵州省省会。
- 雅颂:古代文学体裁,指雅乐和颂歌,这里指诗歌。
- 清平:指社会安定,没有战乱。
- 擒贼:捉拿盗贼。
- 祁顺:明代诗人。
- 公事:指公务。
- 世俗:指社会上的一般习俗或人情。
- 因仍:沿袭,继续。
- 千疮百孔:形容事物破败不堪。
- 废坠:废弃,衰败。
- 畴能:谁能。
- 遭际:遭遇,机遇。
- 都宪: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员。
- 前规:以前的规章制度。
- 脩复:修复,恢复。
- 功业:功绩,成就。
- 恢弘:宏大,广大。
- 高崚嶒:高耸的山峰,这里指刻石的地方。
翻译
公事繁多难以了结,世俗的习俗依旧沿袭。 千疮百孔的事物,废弃衰败谁能复兴? 贵阳幸运地遇到了好时机,都宪大人多才多能。 以前的规章制度都得到了修复,功业宏大。 谁能记录下这些成就,刻在高耸的山峰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贵阳地区在都宪的治理下,从破败中恢复生机的景象。诗人祁顺通过对“公事”与“世俗”的对比,突出了都宪的才能和功绩。诗中“千疮百孔”与“前规毕脩复”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都宪的治理成效。结尾的“刻向高崚嶒”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成就的永久纪念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治理者功绩的赞美和对社会安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