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西园赠陈东崖

· 成鹫
回首嬉游似断篷,可堪相见各成翁。 童心掷向红尘外,壮志销归白业中。 短榻夜禅陪病鹤,閒阶春望送孤鸿。 西园宾从多新识,争羡先生有祖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嬉游(xī yóu):嬉戏游玩。 断篷(duàn péng):断掉的船帆,比喻漂泊无定。 童心(tóng xīn):儿童般的心性。 红尘(hóng chén):尘世,人间繁华之地。 壮志(zhuàng zhì):雄心壮志。 白业(bái yè):佛教中指善行,与“黑业”(恶行)相对。 短榻(duǎn tà):短小的床榻。 病鹤(bìng hè):生病的鹤,比喻身体衰弱。 閒阶(xián jiē):空旷的台阶。 孤鸿(gū hóng):孤独的鸿雁,比喻孤独的人。 宾从(bīn cóng):宾客和随从。 祖风(zǔ fēng):祖先的风范。

翻译

回首往昔的嬉戏游玩,仿佛断掉的船帆随风而去,难以忍受的是再次相见时,我们都已经成了老翁。童年的心性被抛向了繁华的红尘之外,曾经的雄心壮志在佛教的善行中消磨。夜晚在短榻上静修,陪伴着病弱的鹤,春天站在空旷的台阶上,目送孤独的鸿雁飞去。西园中的宾客和随从多是新认识的,他们都羡慕先生你继承了祖先的风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中,“断篷”、“成翁”等意象描绘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无奈,而“童心掷向红尘外,壮志销归白业中”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越和对佛教的皈依。后两句通过对病鹤、孤鸿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