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东官临高长宁四明府见过即事

· 成鹫
久抛绳检事渔竿,病骨谁怜磬折难。 按定古方医痼疾,高抬时价卖心肝。 门维官舫惊鸥梦,诗括奚囊驻马鞍。 就索残书消永日,清风吹起蠹鱼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番禺:地名,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东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广东东莞。
  • 临高:地名,今海南省临高县。
  • 长宁:地名,今广东省梅州市长宁县。
  • 四明府:指上述四个地方的官府。
  • 绳检:约束,规矩。
  • 渔竿:钓鱼的竿子,这里指隐居生活。
  • 磬折:形容身体弯曲,这里指身体病痛。
  • 痼疾:长期难以治愈的病。
  • 奚囊:古代用来装书的袋子。
  • 蠹鱼:书虫,蛀书的小虫。

翻译

我早已抛弃了世俗的约束,专心于钓鱼这种隐居生活,但病痛的身体却难以弯曲,有谁会怜悯我呢?我按照古老的方子来治疗顽疾,高价出售我的心灵和肝胆。官船停靠在门前,惊扰了海鸥的梦,我整理着装书的袋子,停下了马鞍上的诗篇。我索取残破的书籍来消磨漫长的日子,清风吹起,书中的蠹鱼也干枯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久抛绳检事渔竿”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而“病骨谁怜磬折难”则透露出身体的病痛和无人理解的孤独。诗中“按定古方医痼疾,高抬时价卖心肝”运用了讽刺的手法,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坚持。最后,诗人以“清风吹起蠹鱼乾”作结,既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也隐含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