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

· 许浑
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说浮生大梦劳。 言下是非齐虎尾,宿来荣辱比鸿毛。 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 明日东林有谁在,不堪秋磬拂烟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停船靠岸。
  • 蒜山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
  • 光仪上人:对高僧的尊称。
  • 物故:去世。
  • 云斋:指高僧的居所。
  • 方袍:僧人的袈裟。
  • 浮生:指人生,常带有短暂、虚幻的意味。
  • 大梦:比喻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 齐虎尾:比喻危险或难以捉摸的事物。
  • 宿来:一直以来。
  • 荣辱:荣耀和耻辱。
  • 鸿毛:比喻极轻的东西,这里指荣辱的轻重。
  • 孤舟:单独的小船。
  • 千棹:许多桨,形容船行之远。
  • 寒殿:冷清的寺庙殿堂。
  • 一灯:指寺庙中的长明灯。
  • 秋磬:秋天的钟声,这里指寺庙中的钟声。
  • 烟涛:烟雾和波涛,比喻模糊不清的景象。

翻译

曾经在云斋借宿,穿着方袍的高僧,向我讲述了人生如梦,劳苦无益。 他言谈中对是非的看法如同齐虎尾一般难以捉摸,而他对荣辱的态度则轻如鸿毛。 孤舟在广阔的水面上划行,千桨齐动;寒殿中,一盏长明灯在夜深人静时更显明亮。 明日东林寺中,还有谁在?我不堪忍受那秋天的钟声,在烟雾和波涛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佛教哲理的深刻感悟。诗中,“浮生大梦劳”一句,凝练地概括了人生的虚幻与劳苦。通过与高僧的对话,诗人展现了超脱世俗荣辱的境界。后两句描绘的孤舟和寒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结尾的“不堪秋磬拂烟涛”则抒发了诗人对逝去高僧的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