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怀寄苏州刘郎中

· 张祜
一闻周召佐明时,西望都门强策羸。 天子好文才自薄,诸侯力荐命犹奇。 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唯是胜游行未遍,欲离京国尚迟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周召:指周公和召公,两位都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辅佐周武王和周成王。
  •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都门:指京城的城门,这里代指京城。
  • 策羸:策,驱使;羸,瘦弱。这里指勉强驱使瘦弱的马。
  • 天子:指皇帝。
  • 好文:喜好文学。
  • 才自薄:自认为才华不足。
  • 诸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地方上的官员。
  • 力荐:极力推荐。
  • 命犹奇:命运仍然不平凡。
  •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以直言不讳著称。
  • 口徒劳说:口头上虽然说了许多,但实际上没有效果。
  •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
  • 身更不疑:更加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选择。
  • 胜游:美好的旅行。
  • 行未遍:还未走遍。
  • 京国:指京城。
  • 迟迟:缓慢,犹豫不决。

翻译

一听到周公和召公辅佐清明时代的消息,我便西望京城,勉强驱使着瘦弱的马匹前往。皇帝虽然喜好文学,但我自认为才华不足;地方上的官员虽然极力推荐我,但我的命运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贺知章虽然口头上说了许多,但实际上并无效果;孟浩然则更加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选择。只是我美好的旅行还未走遍,想要离开京城却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张祜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犹豫。诗中,诗人以周公和召公辅佐清明时代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政治清明的向往,但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和对命运的不确定感。通过对贺知章和孟浩然的对比,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未来的犹豫和不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

张祜

张祜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