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骈拇

木以无用,斤斧弗从。雁以不鸣,身游釜中。不材与材,各有遭逢。 先生何处,绝累行空。为木则椿,为雁则鸿。二者之间,一蛇一龙。 人物之祖,黄帝神农。云孙日邈,安知道宗。鲁侯忧鲁,皮以灾躬。 涉江浮海,大莫可通。虚舟相触,惼心亦融。人能虚己,其孰能壅。 毫毛不挫,已成卫钟。意怠之鸟,毕世从容。枳棘之猿,竟日匆匆。 陈蔡休食,击槁歌风。木声人声,当人心胸。无受人益,以安天穷。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螳蝉与鹊,忘身若瞢。栗林逆旅,谁私谁公。 贤不自贤,何往不崇。林回弃璧,虞人谇弓。不忮不求,胡不大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骈拇:指并列的两个拇指,比喻事物并列或相等。
  • 斤斧弗从:斧头不砍,比喻不被伤害。
  • 釜中:锅中的意思。
  • 椿:指椿树,常用来比喻长寿。
  • 鸿:指大雁,常用来比喻高飞远翔。
  • 云孙:指远孙,比喻后代。
  • 惼心:心胸狭窄。
  • :堵塞。
  • 卫钟:指卫国的钟,比喻受到打击。
  • 意怠:懒散,不积极。
  • 枳棘:指枳和棘,都是带刺的植物。
  • 陈蔡:指陈国和蔡国,古代国家。
  • 击槁:敲打枯木。
  • 晏然:安然,平静。
  • :糊涂,不明。
  • 栗林:栗树林。
  • 逆旅:旅馆。
  • 林回:指林中的回声。
  • 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官。
  • 谇弓:责备弓,比喻自责。
  • 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求。

翻译

树木因为无用,斧头不会砍它。大雁因为不鸣叫,身体却游走在锅边。无用与有用,各有不同的遭遇。 先生在哪里,超脱了世俗的纷扰。作为树木就是椿树,作为大雁就是鸿雁。在这两者之间,一只是蛇,一只是龙。 人和物的起源,是黄帝和神农。后代日渐遥远,怎能知晓道的根本。鲁侯为鲁国担忧,却因此遭受灾难。 涉过江河,漂洋过海,大到无法通达。虚舟相撞,狭隘的心也会消融。人若能虚心,谁能阻挡。 毫毛未受损伤,却已成了卫国的钟。意怠的鸟,一生从容。枳棘中的猿猴,整天忙碌。 陈蔡两国停止进食,敲打枯木唱歌。木头的声音和人的声音,都深入人心。不受人恩惠,以安然面对天命的穷尽。 圣人安然,体悟逝去的终局。螳螂、蝉和鹊,忘我若糊涂。栗树林中的旅馆,谁是私心,谁是公正。 贤者不自以为贤,无论去到哪里都会受到尊重。林中的回声抛弃了璧玉,虞人责备自己的弓。不嫉妒不贪求,为何不大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寓言和比喻,探讨了无用与有用、超脱与世俗、自然与人为的关系。诗中,“木以无用,斤斧弗从”与“雁以不鸣,身游釜中”形成对比,表达了无用之物反而得以保全,有用之物却常遭灾祸的观点。后文通过“先生何处,绝累行空”等句,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