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老师九首

灵气东南歇,平原风雨昏。 朱弦沈宝匣,白日黯重阍。 驽马曾回眄,明珠岂报恩。 山阳闻笛处,遥夜怅销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气:指天地间的精华之气,这里比喻周老师的才华和精神。
  • 朱弦:红色的琴弦,常用来比喻音乐或文人的才情。
  • 宝匣:珍贵的匣子,这里比喻周老师去世,其才华如同被封存的宝物。
  • 重阍:重重宫门,这里比喻周老师的去世使得世界变得昏暗。
  • 驽马:劣马,这里比喻自己。
  • 回眄:回头看,这里表示周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 明珠:珍贵的珠子,这里比喻周老师的恩情。
  • 山阳闻笛:典故,出自《晋书·嵇康传》,嵇康被杀后,其友向秀经过山阳,听到笛声,感慨万分。这里用来表达对周老师的怀念和哀思。
  • 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思念。

翻译

东南方的灵气似乎已经消歇,平原上的风雨使得天地昏暗。周老师的才华如同被封存的宝物,世界因他的去世而变得昏暗。我这劣马曾得到他的关注,他的恩情如同珍贵的明珠,我怎能报答。在山阳听到笛声的地方,长夜中我感到极度的悲伤和思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周老师去世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怀念。诗中,“灵气东南歇”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了周老师去世后世界的黯淡。后文通过“朱弦沈宝匣”、“白日黯重阍”等意象,进一步以音乐和宫门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周老师才华的消逝和世界的昏暗。诗的最后,借用“山阳闻笛”的典故,抒发了对周老师的深切怀念和无法报答其恩情的遗憾,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