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羁窗望月

一片清光流远色,千般愁照止窗阴。 窗外何人能玩月,颇疑窗月为谁临。 庭树摇风长飒飒,寒娟浥露转沉沉。 可怜此夜徘徊月,比似千年情倍深。 千年月色终如古,此夜人心独异今。 若道山河仍旧彩,且从关笛听新音。 玉堆久绝征人望,金屋空存汉女心。 并作凄凉羁客绪,不可高歌不忍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ī):停留,束缚。
  • 飒飒(sà sà):形容风声。
  • 寒娟:形容露水清冷。
  • (yì):沾湿。
  • 沉沉:形容深沉或沉重。
  • 徘徊:来回走动,这里形容月光的移动。
  • 关笛:边关的笛声。
  • 凄凉:悲伤凄惨。
  • 羁客:旅居他乡的人。

翻译

一片清澈的光芒流动着远方的色彩,千种忧愁在月光下静静照耀着窗前的阴影。窗外有谁能欣赏这月光,我甚至怀疑这窗前的月光是为了谁而降临。庭院中的树木在风中摇曳,发出飒飒的声音,清冷的露水沾湿了寒娟,显得更加沉重。可怜这夜晚徘徊的月光,似乎比千年前的情感还要深沉。千年的月光始终如一,但今夜的人心却与往昔不同。如果说山河的色彩依旧,那就让我们听听边关笛声中的新音吧。玉堆已久未见征人的期盼,金屋空留着汉女的思念。这一切凄凉的情感,都成了旅居他乡的人的思绪,让人不忍高歌,也不忍吟咏。

赏析

这首作品以中秋夜的月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一片清光流远色”描绘了月光的清澈与遥远,而“千般愁照止窗阴”则巧妙地将月光与愁绪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后文通过对庭院树木、露水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与沉重的氛围。诗的结尾,诗人通过对“千年月色”与“此夜人心”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