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白青山外

云白青山外,见之秋初时。 幻影生无际,遥心结在兹。 凄清摇首蕨,冥杳滴商芝。 欲暮馀光变,深宵始露吹。 苟非凉液散,谁使玉华滋。 我观灵异质,幽赏亦何宜。 起灭须臾内,且非造物为。 万古悬空色,此中自合离。 将由不可近,是以默相期。 所贵同虚远,终与论神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幻影:虚幻的景象。
  • 凄清:形容景色凄凉而清冷。
  • 冥杳:形容深远而昏暗。
  • 商芝:商,古代五音之一,与秋季相应;芝,指灵芝,这里可能指秋天的灵芝。
  • 玉华:指晶莹如玉的光华,这里可能指露水。
  • 起灭:生灭,指事物的产生和消失。
  • 造物:指创造万物的主宰,即自然或天意。
  • 幽赏:深邃的欣赏。
  • 虚远:虚幻而遥远。

翻译

在秋初时节,我看见云朵洁白地飘浮在青山之外。这些虚幻的景象无边无际,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景色凄凉而清冷,仿佛蕨类植物在摇曳,秋天的灵芝在昏暗中滴水。天色将晚,余晖开始变化,深夜里才开始有露水滴落。如果不是凉爽的液体散开,谁能使这晶莹的光华出现呢?我观察这些灵异的景象,深邃的欣赏又有何适宜之处?这些景象在须臾之间生灭,并非自然所为。万古以来,这空中的色彩,自然地合离。因为不可接近,所以只能默默地期待。我所珍视的是与虚幻而遥远的事物相同,最终与它们讨论神奇之事。

赏析

这首作品以秋初的云白青山为背景,描绘了幻影、凄清的景色和深夜的露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灵异景象的深邃欣赏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幻影生无际”、“冥杳滴商芝”等,营造出一种幽远、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悟,探讨了事物的生灭、自然的造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