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十四主

铁木真起干难源,赤乌阳汗无留幡。 四十名封偕夏灭,百年逋寇始南奔。 尽取燕云狐兔穴,□□□□帝中原。 卜征几向羊脾骨,雄心暂止角端言。 阔台嗣统遵前命,约宋夷金继北辕。 贵繇失御丛污垢,帘帷相继耻乾坤。 补坏枝邪需哲主,蒙哥太弟洗凶屯。 红羊白马方移纪,蒙古开今遂作元。 稽首迎降州二百,浙潮不至广洋浑。 太平天子如斯物,□□□□那可论。 黩武穷兵惟一杀,卑儒贬圣自重昏。 皇孙膺箓初崇孔,海山储弟果难昆。 君似爱黎真仁者,子如硕德非少恩。 可怜泰定空孜矻,美誉犹存号不存。 □运欲终根自拨,四载三君席未温。 何人尚侈天魔乐,去国徒伤匹马魂。 南来草色迷征眼,北去尘襟满泪痕。 太阳已旦群阴伏,日月中天万古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铁木真:即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创始人。
  • 赤乌阳汗:指成吉思汗的别称。
  • 幡:旗帜。
  • 逋寇:逃亡的盗贼。
  • 燕云:指燕京(今北京)一带。
  • 卜征:通过占卜决定出征。
  • 羊脾骨:古代蒙古人用羊脾骨进行占卜。
  • 角端:传说中的神兽,能预知未来。
  • 阔台: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帝国的第二位大汗。
  • 贵繇:指贵族的命运。
  • 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古帝国的第四位大汗。
  • 红羊白马:蒙古族的祭祀仪式。
  •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 黩武穷兵:过度使用武力,穷兵黩武。
  • 卑儒贬圣:轻视儒学,贬低圣人。
  • 膺箓:接受天命。
  • 海山储弟:指皇位的继承人。
  • 硕德:大德,指有德行的人。
  • 泰定:指安定,稳定。
  • 天魔乐:指奢侈享乐。
  • 日月中天:比喻国家繁荣昌盛。

翻译

铁木真从干难源崛起,赤乌阳汗没有留下旗帜。四十个名号随着夏朝的灭亡而消失,百年逃亡的盗贼开始南逃。彻底夺取了燕京一带的狐兔巢穴,□□□□统治中原。通过占卜决定出征,雄心暂时被角端的预言所止。阔台继承大统遵循前人的命令,与宋朝约定共同对抗金朝,继续北进。贵族的命运因为失去控制而陷入污垢,皇宫中的相继者都感到耻辱。修补破败,需要明智的君主,蒙哥太弟清洗凶险的屯地。红羊白马的仪式正在转移,蒙古帝国从此成为元朝。二百个州县纷纷跪拜投降,浙江的潮水不再涌向广阔的海洋。太平天子如此伟大,□□□□难以言喻。过度使用武力,轻视儒学,自我陷入重昏。皇孙接受天命开始尊崇孔子,海山储弟果然难以成为兄弟。君主似乎真的爱护百姓,子如硕德并非少恩。可怜泰定空自努力,美誉虽存但名号已失。□运即将结束,根基自拔,四年内三位君主席位未稳。何人还在奢侈地享受天魔乐,离国时只感到孤独和悲伤。南来的草色迷惑了征战的眼睛,北去的路途上满是泪痕。太阳已经升起,群阴伏下,日月中天,万古尊崇。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顾蒙古帝国的历史,展现了从铁木真到元朝建立的历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意象,如“铁木真起干难源”、“红羊白马方移纪”等,描绘了蒙古帝国的崛起和变迁。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如“太平天子如斯物”、“日月中天万古尊”等句,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文学造诣。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