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镌 (juān):雕刻。
- 磨砻 (mó lóng):磨砺,这里指雕刻过程中的细致打磨。
- 未蜡碑:指碑文尚未完成,蜡在这里指完成碑文后的保护层。
- 元属我:原本属于我。
- 书丹:指用朱砂写字,这里指完成碑文。
- 鸑鷟 (yuè zhuó):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 閒心力:指花费的心思和努力。
- 斯文:指文化、文学。
- 计佣:计算报酬。
翻译
每一字一雕刻,都经过万次的磨砺,千秋万代的人们都与我一样感慨。 碑文尚未完成,它原本属于我,但一旦书写完成,就需交由你来保护。 碑文上的字迹,如同神鸟在万里云霄中回旋,又似蛟龙在满池风雨中舞动。 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和努力,谁能计算这份对文化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雕刻碑文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感慨。诗中,“一镌一字一磨砻”展现了雕刻的艰辛与细致,而“万岁千秋感激同”则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感到的共鸣。后两句通过对未完成与完成碑文的对比,强调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最后,通过对神鸟与蛟龙的描绘,以及对付出与回报的思考,诗作展现了作者对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文化传承者辛勤付出的同情与敬意。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
陈献章的其他作品
- 《 代陈汝岳谢李世卿撰玩琴轩记 》 —— [ 明 ] 陈献章
- 《 荅容北溪见访 》 —— [ 明 ] 陈献章
- 《 次韵送陈秉常之荆门州任 》 —— [ 明 ] 陈献章
- 《 丁县尹惠米时朝觐初归 》 —— [ 明 ] 陈献章
- 《 再用韵答黄大参见寄 》 —— [ 明 ] 陈献章
- 《 经都会故居 》 —— [ 明 ] 陈献章
- 《 陈海蓬诸子冠毕来见赠以诗 》 —— [ 明 ] 陈献章
- 《 丁明府置庄萧二节妇祭田邑人讼而夺之 》 —— [ 明 ] 陈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