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桥茂卿住处

彼此衰荣更共之,年过六十是衰时。 藜羹颇恨无莱妇,卉服都忘在岛夷。 水暖河豚吹细浪,露寒秋蟹过疏篱。 江天好景无人画,每要先生藉入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藜羹: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 莱妇:指贤妻良母,源自《列女传》中孟母教子的故事。
  • 卉服:用草或树叶制成的衣服,指简朴的生活。
  • 岛夷:古代指居住在岛屿上的民族,这里可能指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
  • 河豚:一种鱼类,有毒,但肉质鲜美。
  • 秋蟹:秋季的螃蟹,常被视为美味。

翻译

我们共同经历了彼此的兴衰,年过六十,正是衰老的时候。虽然吃的是粗劣的藜羹,但我并不怨恨没有贤妻相伴;穿着简朴的草衣,我已忘记了尘世的繁华。温暖的河水里,河豚在细浪中嬉戏;寒露时节,秋蟹爬过稀疏的篱笆。江天之间,美景无人描绘,常常需要先生您用诗来表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陈献章对友人东桥茂卿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感慨。诗中,“彼此衰荣更共之”一句,既体现了两人共同经历的岁月,也隐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后文通过对简朴生活的描绘,如“藜羹”、“卉服”,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心态。结尾的“江天好景无人画,每要先生藉入诗”则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诗人的创作欲望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