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一。
- 福严寺:位于衡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 般若:佛教术语,意为“智慧”。
- 大慧:指佛教高僧,这里可能指某位在福严寺讲经的高僧。
- 谈经地:指讲经的地方。
- 林园:指寺庙周围的园林。
- 给孤:供给孤独者,指寺庙提供给孤独无依者的庇护。
- 舍利:佛教中指佛陀或高僧的遗骨,被视为圣物。
- 鞭石:指用鞭子驱赶石头,这里可能指建造佛塔时的艰辛。
- 浮图:即佛塔。
- 风铎:挂在塔檐上的铃铛,风吹时会发出声响。
- 天经:指佛经,这里可能指佛塔中藏有的佛经。
- 沙门:佛教僧侣的通称。
- 三绕:指围绕佛塔或佛像转三圈,是一种佛教的礼拜方式。
- 南谟:即南无,佛教用语,意为“归依”或“敬礼”。
翻译
在衡山福严寺的般若寺,是大慧高僧讲经的圣地,周围的林园为孤独者提供了庇护。这里凿开云层,藏有珍贵的舍利,驱赶石头建造起高耸的佛塔。塔檐上的风铎随风响起,时而喧闹,时而静寂,佛塔中藏有的佛经似乎时隐时现。每当僧侣来到这里,他们都会围绕佛塔转三圈,表达他们的敬意和归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衡山福严寺般若寺的宁静与神圣。通过“凿云藏舍利,鞭石起浮图”等句,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佛教文化的深厚。诗中“风铎时喧寂,天经忽有无”巧妙地以风铎的声音和佛经的存在感,传达了寺庙的静谧与神秘。结尾的“沙门每来此,三绕作南谟”则体现了僧侣对佛教的虔诚与敬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对寺庙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