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 张翥
细路扪萝上,高亭在翠微。 树阴幪草坐,山气湿田衣。 落日孤钟动,遥天一锡飞。 悠然片云下,知是应真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én):摸,触。
  • 翠微 (cuì wēi):山色青翠,这里指山的高处。
  • (méng):覆盖。
  • 田衣 (tián yī):僧人的袈裟,因其形似田地,故称。
  • 一锡 (yī xī):锡杖,僧人所持,这里指僧人。
  • 应真 (yìng zhēn):佛教中指得道的高僧。

翻译

沿着细小的山路,我摸着藤萝向上攀登,终于到达了山顶的亭子,那里被青翠的山色环绕。树荫下,我坐在草地上,山中的气息湿润了我的袈裟。夕阳西下,孤寂的钟声响起,远远的天空中,一位僧人持锡杖飞翔。在这悠然的片刻,一片云彩飘过,我知道那是得道高僧归来的征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攀登山峰,到达寺庙的情景。诗中,“细路扪萝上”和“高亭在翠微”生动地勾勒出了山路的险峻和山顶的宁静美景。通过“树阴幪草坐,山气湿田衣”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感受。结尾的“落日孤钟动,遥天一锡飞”和“悠然片云下,知是应真归”则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元素,表达了诗人对高僧归来的期待和对佛教精神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