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 张翥
般若南朝寺,思公第一传。 拓开方丈地,坐断再生禅。 贝叶收经夹,昙花散法筵。 山神应夜夜,来礼佛灯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般若(bō rě):佛教术语,意为智慧。
  • 南朝寺:指南朝时期的寺庙。
  • 思公:可能是指某位高僧或寺庙的创始人。
  • 第一传:指传承的第一位高僧。
  • 拓开:扩展,开辟。
  • 方丈:寺庙中住持的居所,也指住持。
  • 坐断:禅宗用语,意为彻底领悟。
  • 再生禅:指再次获得的禅悟。
  •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的树叶,这里指佛经。
  • 经夹:存放经文的夹子。
  • 昙花:佛教中象征短暂美好的花。
  • 法筵:讲法的场所。
  • 山神:山中的神灵。
  • :敬拜。
  • 佛灯:供奉在佛前的灯。

翻译

般若寺,这座南朝时期的古寺,思公是它的第一代传承者。他在这里扩展了方丈之地,坐禅领悟了再生的禅理。佛经被整齐地收藏在经夹中,昙花在讲法的场所中飘散。山中的神灵想必每夜都会来到佛灯前敬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衡山福严寺般若寺的庄严与神圣。通过“拓开方丈地,坐断再生禅”展现了思公的禅修成就和对佛教的贡献。诗中“贝叶收经夹,昙花散法筵”以具象的描写,传达了寺庙中佛法的庄严与美好。结尾的“山神应夜夜,来礼佛灯前”则赋予了寺庙以神秘和神圣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与敬仰。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