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夔为郭子静作终南山色因题

· 张翥
终南山色秀可食,中有游云动凝碧。 华岳西面仙掌高,仙都下射金精白。 绀宫琳馆凭险阻,渭水晴川来咫尺。 古木深藏魍魉寒,阴厓晓入蜿蜒黑。 幽人旧隐依青壁,萝径紫篱闭寥阒。 野桥插岸何处船,落日无人独归客。 栎翁笔法追郭熙,远意欲寄烟霞微。 半生江海屡惊梦,万里风尘能化衣。 捷径无媒既愁寂,故山好在曷遄归。 尚说于今明月夜,时有箫声台上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绀宫琳馆:指深青色的宫殿和华丽的馆舍。
  • 魍魉:传说中的山林妖怪。
  • 蜿蜒:形容曲折延伸的样子。
  • 寥阒:寂静无声。
  • 栎翁:指作者张翥,栎翁为其号。
  • 郭熙:北宋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
  • 烟霞:指山水间的云雾,常用来形容隐逸的生活。
  • 遄归:迅速归来。

翻译

终南山的景色秀丽得仿佛可以食用,山中有游动的云朵,凝结成碧绿的颜色。华山的西面,仙掌峰高耸,仙都峰下射出金色的光芒。深青色的宫殿和华丽的馆舍依山而建,渭水和晴朗的川流近在咫尺。古木深处藏着寒冷的山林妖怪,阴暗的山崖在黎明时分显得曲折而黑暗。隐士的旧居依傍着青翠的崖壁,萝径和紫色的篱笆封闭了寂静的空间。野桥插在岸边,不知是哪里的船只,落日时分,只有孤独的旅人独自归来。

栎翁(张翥)的笔法追随着郭熙的风格,远处的意境似乎寄托着烟霞的微妙。半生在江海之间屡次惊梦,万里风尘能改变衣裳。寻找捷径却无人指引,既感到愁苦又寂寞,故乡的山川依然美好,为何不迅速归来?还说至今明月之夜,时有箫声在台上飞扬。

赏析

这首作品以终南山为背景,描绘了山中的秀丽景色和幽静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游云动凝碧”、“仙都下射金精白”,展现了山水的神秘与壮美。通过对隐士旧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诗末的“万里风尘能化衣”和“故山好在曷遄归”反映了作者对漂泊生涯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张翥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