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七首

· 张翥
叔子邻家儿,探环记前身。 次律求师后,一悟了宿因。 我亦清源洞,蜕骨岩下人。 误堕声利区,驱驰丧其真。 所以付樽酒,都忘贱与贫。 惜无还丹术,高举遗世尘。 悠悠笙鹤期,旷望三山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叔子:指晋代羊祜,字叔子,传说他死后转世为邻家儿。
  • 探环:传说羊祜幼时曾在邻家桑树洞中得到一只金环,后知是其前世之物。
  • 次律:指唐代高僧慧远,字次律,传说他求师后,一悟即知前世因缘。
  • 宿因:前世的因缘。
  • 清源洞:地名,此处指作者自认为前世所在之地。
  • 蜕骨岩:地名,与清源洞相呼应,暗示作者前世的修行之地。
  • 声利区:指世俗的名利场。
  • 驱驰:奔波劳碌。
  • 丧其真:失去了本真。
  • 樽酒:酒杯中的酒,代指饮酒。
  • 还丹术:道家修炼术语,指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技术。
  • 高举:指超脱尘世,达到高境界。
  • 遗世尘:脱离尘世。
  • 悠悠:遥远的样子。
  • 笙鹤:指仙人骑鹤吹笙,象征仙境。
  • 三山津: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翻译

叔子是邻家的孩子,他探寻金环以记起前世。次律在求师之后,一悟即明了前世的因缘。我亦是清源洞、蜕骨岩下的前世之人。误入世俗的名利场,奔波劳碌中失去了本真。因此我将心事寄托于酒杯,忘却了贫贱与富贵。可惜我没有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技术,无法超脱尘世,达到高境界。遥望着仙人骑鹤吹笙的仙境,我的目光投向了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前世因缘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叔子探环、次律悟因的典故,以及清源洞、蜕骨岩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前世世界。同时,作者通过对还丹术、笙鹤、三山津的描绘,展现了对仙境的无限憧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