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张翥
三十九年我,老色上吟髭。生辰月宿南斗,正合退之诗。今岁两逢正月,准算恰成四十,岁暮日斜时。腊彘剐红玉,汤饼煮银丝。 炷炉香,饮杯酒,赋篇词。萧然世味,前身恐是出家儿。天下谁非健者,我辈终为奇士,一醉不须辞。莫问黄杨厄,春在老梅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腊彘(zhì):腊月里腌制的猪肉。
  • 汤饼:古代面食的一种,类似于现在的面条。
  • 银丝:形容汤饼细白如银丝。
  • 炷炉香:点燃香炉中的香。
  • 黄杨厄:黄杨木的厄运,比喻人生的不顺或困境。

翻译

三十九岁的我,老去的迹象已爬上我的吟咏之髭。我的生辰星宿位于南斗,恰好符合退之的诗句。今年遇到了两个正月,准确计算后我已满四十岁,岁末日斜之时。腊月腌制的猪肉如红玉般切开,汤饼在锅中煮得细白如银丝。

点燃香炉中的香,饮下一杯酒,写下这篇词。世间的味道已变得萧然,前世的我恐怕是个出家人。天下谁不是健壮之人,我们这辈人终究是奇异之士,一醉方休无需推辞。不要问黄杨木的厄运,春天已经停留在老梅的枝头。

赏析

这首作品是张翥在三十九岁生日时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通过对自己生辰的描述,以及对腊月美食的描绘,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和生活的美好。后半部分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即使面临困境(黄杨厄),也能在自然中找到春天的希望(老梅枝)。整体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