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礼闱

· 张翥
白雪青天映日红,楼台高下瑞光中。 佳辰正际新春晦,薄冷犹吹向晓风。 万国衣冠朝北阙,一时文献集南宫。 吾皇方此求贤俊,载笔宁惭奉至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午:指特定的年份,甲午年。
  • 礼闱: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
  • 白雪青天映日红:形容雪后天晴,阳光照耀下的景象。
  • 瑞光:吉祥的光辉。
  • 佳辰:美好的时光。
  • 新春晦:新春的最后一天,即春节的最后一天。
  • 薄冷:微寒。
  • 向晓风:清晨的风。
  • 万国衣冠:指各国使节或官员。
  • 朝北阙:朝向北方的皇宫。
  • 文献:指有学问的人。
  • 集南宫:聚集在南宫,南宫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
  • 求贤俊:寻求有才能的人。
  • 载笔宁惭:拿起笔来,不感到羞愧。
  • 奉至公:奉行至公之道,即公正无私。

翻译

雪后天晴,白雪映衬着青天和红日,楼台高高低低在吉祥的光辉中显得格外壮观。这美好的时光正值新春的最后一天,清晨的风还带着些许寒意。各国使节和官员都朝向北方的皇宫,一时间,有学问的人都聚集在南宫。我们的皇帝正是在这里寻求有才能的人,我拿起笔来,不感到羞愧,因为我是在奉行公正无私的原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春时节科举考试的盛况,通过“白雪青天映日红”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庄严。诗中“万国衣冠朝北阙,一时文献集南宫”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皇帝对人才的重视。结尾的“载笔宁惭奉至公”表达了诗人对公正无私的追求和对参与这一盛事的自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既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又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人才的尊重。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