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次韵李元之听董氏双弦

· 张翥
谁唤娇娆,斜插双弦,华筵乍开。爱玉纤轻轧,半笼翠袖,歌喉缓引,暗点鸳鞋。胡部新声,乐工巧制,写出龙沙马上哀。哀何似,似离鸾惊起,白雀飞来。 丁宁击节金钗。要细听、春风且慢催。正宫商分犯,拽归双调,伊州入破,攧遍三台。画扇香收,罗巾汗湿,愁是云兜醉后回。花闲客,任鸾绡缠髻,更尽余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娇娆(ráo):娇艳美好。
  • 双弦:指双弦琴,一种乐器。
  • 华筵(yán):盛大的宴席。
  • 玉纤:形容女子手指纤细如玉。
  • (yà):指弹奏乐器时的动作。
  • :覆盖,遮掩。
  • 鸳鞋:绣有鸳鸯图案的鞋子,常指女子的鞋。
  • 胡部新声:指西域传来的新音乐。
  • 龙沙:地名,在今新疆一带,这里指边疆。
  • 离鸾:比喻离散的夫妻。
  • 白雀: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丁宁:叮嘱,嘱咐。
  • 击节:用手或器物敲打节拍。
  • 金钗:女子的首饰。
  • 宫商:古代五音中的两个,泛指音乐。
  • 分犯:指音乐中的调式转换。
  • 拽归:拉回,引回。
  • 双调:音乐术语,指乐曲的调式。
  • 伊州:曲名,唐代大曲之一。
  • 入破:音乐术语,指乐曲的高潮部分。
  • 攧遍(diān biàn):尽情演奏。
  • 画扇:绘有图案的扇子。
  • 罗巾:丝织的手帕。
  • 云兜:形容醉后头昏眼花的状态。
  • 鸾绡(luán xiāo):绣有鸾凤图案的轻纱。
  • 缠髻(jì):盘绕在发髻上。

翻译

是谁唤起了那娇艳的女子,斜插着双弦琴,华丽的宴席刚刚开启。她喜爱用那如玉般纤细的手指轻轻弹奏,半遮着翠绿的袖子,歌声缓缓引出,暗暗地点缀着鸳鸯鞋。西域传来的新音乐,乐工巧妙地制作,演奏出边疆龙沙的哀愁。这哀愁如何形容,就像离散的夫妻惊起,白雀飞来。

叮嘱着敲打金钗作为节拍。要仔细聆听,春风且慢些催促。音乐中宫商调式转换,拉回到双调,伊州曲进入高潮,尽情演奏三台。画扇的香气已收,罗巾因汗水而湿润,愁绪如同醉后云兜般沉重。花间的客人,任由鸾凤图案的轻纱缠绕发髻,更要尽情享受剩余的美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场华丽的宴会中,一位娇艳的女子演奏双弦琴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如“玉纤轻轧”、“暗点鸳鞋”,展现了女子的优雅与音乐的美妙。词中融入了西域新声与边疆哀愁,通过“离鸾惊起,白雀飞来”的比喻,增强了音乐的情感表达。结尾处的“花闲客,任鸾绡缠髻,更尽余杯”则展现了宴会的轻松与惬意,以及音乐带来的愉悦与陶醉。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