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道中

· 张翥
风起征尘满鬓须,频呼驿卒缓前驱。 已悲白骨多新鬼,尚说黄巾半畏途。 麦老大田鸣乳雉,草深荒径窜妖狐。 停骖思饮瓜园井,欲倩邻翁放辘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茌平(chí píng):地名,今山东省茌平县。
  • 征尘:旅途中的尘土。
  • 驿卒:古代驿站的工作人员,负责传递文书和接待过往官员。
  • 前驱:前行。
  • 白骨:指战死者的遗骸。
  • 黄巾: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这里泛指盗匪。
  • 半畏途:一半是危险的道路。
  • 麦老:麦子成熟。
  • 大田:广阔的田野。
  • 乳雉(rǔ zhì):幼小的野鸡。
  • 草深:草丛茂密。
  • 荒径:荒废的小路。
  • :逃跑。
  • 妖狐:传说中的狐狸精。
  • 停骖(tíng cān):停下马车。
  • 思饮:想要喝水。
  • 瓜园井:瓜田中的井。
  • (qiàn):请。
  • 邻翁:邻居的老者。
  • 放辘轳(lù lú):使用辘轳打水。

翻译

风起时,旅途的尘土沾满了我的鬓发和胡须,我频频呼唤驿站的工作人员,希望他能放慢前行的速度。我已为那些战死的新鬼感到悲哀,人们还在谈论着黄巾贼,说这条路一半是危险的。麦子成熟了,广阔的田野中传来幼小野鸡的鸣叫,草丛茂密,荒废的小路上有妖狐在逃跑。我停下马车,想要在瓜田中的井边喝水,想请邻居的老者帮我用辘轳打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风起征尘满鬓须”一句,既表现了旅途的劳顿,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通过对“白骨多新鬼”和“黄巾半畏途”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悲悯和对和平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的宁静与生机,与前文的战乱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自然的深切渴望。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