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禅裓(chán bì):指僧人的衣裳。
- 锡杖:僧人所持的杖,头上有锡环,行走时振动发声。
- 龛(kān):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 天竺:古印度别称,此处指佛寺。
- 南屏:指南屏山,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山上有著名的净慈寺。
- 杨枝:即柳枝,佛教中常用以象征慈悲。
- 贝叶:古代印度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经,故称佛经为贝叶。
- 笈(jí):书箱。
- 漠漠:形容水面的广阔无边。
- 冥冥:形容天色昏暗。
- 芜城:指扬州,因其历史上多次遭受战乱,城池荒芜,故称。
翻译
僧人的衣裳不染尘埃,锡杖青青,他在一个小阁子里供奉着佛像,这个阁子位于天竺寺的南屏山。他用柳枝洒水,象征着慈悲,贝叶经文在书箱中翻动。旧时的池塘里菱角丛生,秋水茫茫,归船在江边的树影中,天色昏暗。今天又在扬州告别,不知道哪里的钟声能在夜晚传入耳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送别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诗中“禅裓无尘锡杖青”一句,既展现了僧人的清净形象,又暗含了超脱尘世的意境。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池菱秋漠漠”、“江树晓冥冥”,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凄凉氛围。结尾的“何处钟声入夜听”则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