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寺留题

· 张昱
莓苔欲遍盘陀石,知是梁朝古道场。 陈迹谩惊成俯仰,空门元不预兴亡。 白漫天上俱兵气,赤伏池中是剑光。 如会生公重说法,劝教东海莫栽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莓苔:青苔。
  • 盘陀石:不平的石头。
  • 梁朝:指南朝梁。
  • 古道场:古代修行、讲经说法的地方。
  • 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痕迹。
  • 俯仰:比喻时间的短暂。
  • 空门: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一切皆空。
  • :参与,干预。
  • 兴亡:国家的兴盛与衰亡。
  • 白漫:白茫茫一片,形容战乱。
  • 兵气:战争的气氛。
  • 赤伏:指隐伏,潜藏。
  • 剑光:剑的寒光,比喻战争的残酷。
  • 生公:指晋代高僧竺道生,曾在虎丘说法。
  • 说法:讲经说法。
  • 劝教:劝导,教诲。
  • 东海莫栽桑: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意指不要做无用之事,这里比喻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翻译

青苔遍布不平的石头,我知道这是南朝梁的古道场。 过去的痕迹令人惊觉时间的短暂,佛教本不干预国家的兴衰。 白茫茫的天空弥漫着战争的气息,赤伏的池中闪烁着剑的寒光。 如果生公再次来讲经说法,我会劝导大家不要在东海栽桑,即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虎丘寺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佛教超脱世俗的思考。诗中“莓苔欲遍盘陀石”描绘了古道场的荒凉,而“陈迹谩惊成俯仰”则抒发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后两句“空门元不预兴亡”和“如会生公重说法,劝教东海莫栽桑”则体现了佛教的超然态度和对避免无谓牺牲的劝诫,反映了诗人对和平与智慧的向往。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