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虎行

· 张昱
碧油幢下曹司兵,见义有勇身为轻。平生每得贵人喜,有似花卿知姓名。 一朝共听将军令,镇市临平虎尤甚。汝司其兵往捕之,食肉寝皮须要尽。 司兵受令即出城,怒气填膺风火生。扬言大明圣人既御世,尔虎何物犹纵横? 大刀长戟屯村堡,前期钉牌后断道。村堡喜得司兵来,万夫鼓勇千夫噪。 半月捕获十三枚,大槛小车推载回。自言此乃将军令,岂是小人之力哉? 将军索酒指其虎,此虎不死司兵死。在官食禄忘其躯,亦是人间好男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油幢(bì yóu chuáng):古代官员出行时用来遮阳的青色油布帷幕。
  • 曹司兵:指官员手下的士兵。
  • 花卿:指花木兰,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
  • 临平: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
  • 食肉寝皮:比喻彻底消灭敌人。
  • 填膺(tián yīng):充满胸膛,形容愤怒至极。
  • 风火生:形容情绪激动,如风火般猛烈。
  • 御世:统治世界,指皇帝治理国家。
  • 纵横(zòng héng):横行霸道。
  • 屯村堡(tún cūn pù):驻扎在村庄的堡垒。
  • 钉牌:指设置标志或告示。
  • 断道:阻断道路,防止虎逃走。
  • 大槛小车(dà jiàn xiǎo chē):大笼子和轻便车辆,用于运送捕获的虎。
  • 索酒:要求喝酒。
  • 食禄:享受俸禄,指担任官职。

翻译

在碧油幢下的曹司兵,见义勇为,身轻如燕。他平时总能得到贵人的喜爱,就像花木兰那样闻名遐迩。 一日,接到将军的命令,镇市临平的虎患尤为严重。将军命令他带领士兵前去捕虎,必须彻底消灭这些猛兽。 曹司兵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城,愤怒之情如风火般燃烧。他大声宣称,大明圣人已经统治世界,这些虎又算得了什么,还敢横行霸道? 他带着大刀长戟驻扎在村堡,先设置标志后阻断道路。村堡的人们看到曹司兵到来,万众欢呼,千人呐喊。 半个月内捕获了十三只虎,用大笼子和轻便车辆运回。他说这是将军的命令,岂是小人之力所能及? 将军要求喝酒,指着那些虎说,这些虎不死,曹司兵就得死。曹司兵享受俸禄,不惜牺牲自己,真是人间的好男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曹司兵在将军的命令下,勇敢地前往临平镇捕虎的情景。诗中,曹司兵的形象被塑造得英勇无畏,他不仅得到了贵人的喜爱,更在面对虎患时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对比曹司兵的英勇与虎的横行,诗人强调了正义与勇气的力量。最后,将军的话揭示了曹司兵的牺牲精神,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体现了忠诚与担当。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