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贵溪彭伯时教授之高州蒙古学

· 张翥
都门柳色绿纷纷,惆怅南园此送君。 䫈海驿程须给传,国朝字学要同文。 鼓来野庙迷蛮鬼,火燎山田落瘴云。 藉有槟榔与藤酒,冷官聊复送朝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䫈海:指边远的南海地区。
  • 给传:提供传递文书的驿站服务。
  • 国朝字学:指元朝时期的文字学。
  • 同文:指统一文字,使各地文字一致。
  • 鼓来野庙:指在野外的庙宇中敲鼓。
  • 迷蛮鬼:指迷惑或驱赶当地的鬼神。
  • 火燎山田:指用火焚烧山田以准备耕种。
  • 落瘴云:指瘴气弥漫的云雾。
  • 藉有槟榔:指依靠槟榔(一种热带植物的果实,常用于咀嚼)。
  • 藤酒:一种用藤条制成的容器盛装的酒。
  • 冷官:指职位低微、不受重视的官员。
  • 朝曛:指傍晚的阳光。

翻译

都门外的柳树绿叶纷飞,我在这里惆怅地送别你。 前往南海的驿站路程,必须提供传递文书的服务, 元朝时期的文字学要求各地文字统一。 在野外的庙宇中敲鼓,迷惑或驱赶当地的鬼神, 用火焚烧山田,瘴气弥漫的云雾落下。 依靠槟榔和藤酒,即使是职位低微的官员,也能送你到傍晚的阳光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对柳树、驿站、文字学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元朝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边远地区的景象。诗中“䫈海驿程须给传,国朝字学要同文”反映了当时对文字统一的重视,而“鼓来野庙迷蛮鬼,火燎山田落瘴云”则生动描绘了边疆的神秘与艰苦。最后,诗人以槟榔和藤酒作为送别的象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