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悼

· 张翥
梦中常苦不分明,天上人间各有情。 桃叶竹枝无限意,灵芝瑞草可怜生。 若兰谩织回文字,鹦鹉犹传响板声。 欲得近音何处问,风烟遮断武林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桃叶:指桃树的叶子,这里可能暗指与爱情有关的典故。
  • 竹枝:指竹子,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灵芝:一种珍贵的药用菌类,常被视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
  • 瑞草:吉祥的草,也常用来象征好运和吉祥。
  • 若兰:指兰花,这里可能暗指高洁的品质。
  • 谩织:漫不经心地编织。
  • 回文字:指回文诗,一种可以正读反读的诗体。
  •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言的鸟,这里可能暗指传递信息。
  • 响板声:指敲击响板发出的声音,这里可能暗指某种信号或消息。
  • 近音:指接近的声音或消息。
  • 风烟:指风和烟雾,这里用来形容景象模糊不清。
  • 武林城:指杭州,古称武林。

翻译

梦中常常苦恼于无法看清真相,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都充满了情感。桃叶和竹枝承载着无限的意义,灵芝和瑞草则显得格外可怜。若兰漫不经心地编织着回文诗,鹦鹉仍然传递着响板的声音。想要得知近来的消息,该去何处询问?风烟遮断了通往武林城的道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情感世界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桃叶、竹枝、灵芝、瑞草等自然意象,以及若兰、鹦鹉等文化符号,构建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世界。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生活和命运的复杂感受。结尾处的“风烟遮断武林城”则巧妙地以景结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