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书怀二章

四十不足三十馀,如何辄拥连城居。 以兹但饮淄流水,不敢时通政府书。 旦暮移文如湿束,东西手板同驱逐。 何武公然欲露章,山涛久矣忘除目。 宁使鲛龙困蝼蚁,岂容燕雀知鸿鹄。 任他牙爪日纷纷,难向青山攫白云。 我自安排容足处,裁诗先属太茅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即事书怀:即兴写下自己的感怀。
  • 四十不足三十馀:指年纪在四十岁左右,但不到四十岁,已经三十多岁。
  • 辄拥连城居:辄(zhé),总是;连城,指城市。意思是总是住在城市里。
  • 淄流水:淄(zī),指淄水,古代河流名。
  • 政府书:指官方的文书或信件。
  • 移文:指官府之间的文书往来。
  • 手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用以记事。
  • 驱逐:这里指忙碌奔波。
  • 露章:公开的奏章。
  • 除目:指官职的任命名单。
  • 鲛龙:传说中的海中生物,比喻有才能的人。
  • 蝼蚁:蝼(lóu)蚁,指蚂蚁,比喻微不足道的生物。
  • 鸿鹄:鸿(hóng)鹄,指大雁和天鹅,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 牙爪:比喻帮凶或手下。
  • :攫(jué),抓取。
  • 太茅君:指道教中的神仙,这里可能指作者的友人或同道。

翻译

我年纪在四十岁左右,但总是住在繁华的城市里。因此,我只愿饮用淄水的清流,不敢时常与官方通信。早晚之间,官府的文书如湿束般频繁,我东西奔波,手持记事板。何武公然想要公开奏章,而山涛早已忘记了官职任命的事。宁愿让有才能的人被困于微不足道之辈,也不容许燕雀理解鸿鹄的志向。任凭那些帮凶和手下日日忙碌,他们也难以在青山中抓取到白云。我自安排一个容身之所,写诗之前先向太茅君请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四十不足三十馀”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年龄的感慨,而“辄拥连城居”则揭示了他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无奈。通过“以兹但饮淄流水,不敢时通政府书”,作者表达了对官场应酬的回避和对自然清静的渴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鲛龙”与“蝼蚁”、“鸿鹄”与“燕雀”,强调了作者对高尚志向的坚持和对世俗的蔑视。最后,作者以“任他牙爪日纷纷,难向青山攫白云”表达了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的高洁情怀和独立人格。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