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樾森楼四首

华夷风壤一图收,襟带东南见此楼。 西隩分星多占海,二仪殊候早凝秋。 银台仙客清时彦,国子先生有道流。 二十馀年寻胜会,又携黄鹊伴江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夷:指中国和外国。
  • 风壤:风土,指地方的风俗和地理环境。
  • 襟带:比喻地势的连绵环绕。
  • 西隩:西方的边远地区。
  • 分星:古代天文学中指星宿的位置。
  • 二仪:指天地。
  • 殊候:不同的气候。
  • 凝秋:指秋天的气候变得寒冷。
  • 银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指官职。
  • 仙客:对有才能的人的美称。
  • 清时彦:清正的时代中的才俊。
  • 国子先生:指国子监的教师,这里泛指学者。
  • 有道流:有道德的人。
  • 黄鹊:黄鹄,一种鸟。
  • 江鸥:江边的鸥鸟。

翻译

这幅图画将中国与外国的风光一网打尽,从这楼上可以一览东南的景色。西方的边远地区星宿分布,预示着海洋的广阔;天地间气候变化,秋意早早凝结。官署中的仙客是时代的才俊,国子监的先生们都是有道德的人。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胜景,今天又带着黄鹄与江鸥一同来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站在高楼上远眺的景象,通过“华夷风壤一图收”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地理文化。诗中“西隩分星多占海”和“二仪殊候早凝秋”运用天文和气候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季节的变迁感。后半部分通过对“银台仙客”和“国子先生”的赞美,表达了对时代才俊和道德学者的敬仰。最后,以“黄鹊伴江鸥”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与世无争的情怀。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