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野宿:在野外过夜。
- 无淹寐:无法久睡。
- 蓐食:在床上吃的早餐。
- 戒鸡鸣:提醒鸡鸣时起床。
- 驱我:催促我。
- 中道:半路上。
- 行徒:行走的同伴。
- 古欢:旧时的欢乐。
- 惴惴:忧虑不安的样子。
- 就保:寻求保护。
- 隙月:透过缝隙的月光。
- 窣:突然出现。
- 相恼:互相打扰。
- 严霜:厚重的霜。
- 颜色槁:面色憔悴。
- 不自老:不能自己老去。
翻译
在野外过夜无法久睡,在床上匆匆吃了早餐,怎能等待吃饱。 主人提醒鸡鸣时起床,催促我上路。 行走的同伴并非旧时的欢乐,忧虑不安地寻求保护。 透过缝隙的月光隐约可见,风吹林动突然出现,互相打扰。 厚重的霜白如雪,照得我面色憔悴。 我不怨面色憔悴,只恨不能自己老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野外过夜后的清晨,匆忙上路的情景。诗中通过对野宿、蓐食、戒鸡鸣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不安。诗人的心情忧虑,对周围环境的感受也显得格外敏感,如隙月、风林、严霜等自然景象,都成了他情感的投射。最后两句“不恨颜色槁,但恨不自老”,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劳顿的无奈,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