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诗

踯躅广莫间,乾坤迫迟暮。 一接容城生,遂令豁衷素。 往者大难集,边尘窘天步。 ?藩托援师,皇诚柰深顾。 阴谋重借寇,耗我黔首赋。 谓遘互市欢,弭其来侵路。 生也叫阊阖,画沙请前箸。 堂堂如中国,戚戚仅奸竖。 障尉适穷边,年命不反悟。 乾威■竖魄,伏机乃大露。 命尔尚书郎,忧天渐成痼。 赐环主恩深,请剑臣节固。 安危托将相,腹心横巨蠹。 岂惟臣私愤,万口胁莫吐。 吏议既以深,龙鳞遂终忤。 惨淡滨海臣,传章复寻讣。 夕卧五四起,明河望东注。 颇闻草奏时,业已为棺具。 元造竟何心,茫茫一身付。 所忧在国谋,敌志谐举措。 大泽沦兼城,澜涛谁能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踯躅 (zhí zhú):徘徊不前。
  • 广莫 (guǎng mò):广阔无边。
  • 乾坤 (qián kūn):天地宇宙。
  • 迟暮 (chí mù):晚年,比喻时光已晚。
  • 衷素 (zhōng sù):内心的真情。
  • 大难 (dà nàn):巨大的灾难。
  • 边尘 (biān chén):边疆的战乱。
  • 天步 (tiān bù):天命,国家的命运。
  • ?藩 (fán):边疆的藩镇。
  • 皇诚 (huáng chéng):皇帝的诚意。
  • 深顾 (shēn gù):深切的关怀。
  • 阴谋 (yīn móu):秘密的计谋。
  • 黔首 (qián shǒu):百姓。
  • (gòu):遭遇。
  • 互市 (hù shì):互相贸易。
  • (mǐ):消除。
  • 阊阖 (chāng hé):天门,比喻朝廷。
  • 画沙 (huà shā):比喻策划策略。
  • 前箸 (qián zhù):比喻策略。
  • 戚戚 (qī qī):忧虑不安。
  • 奸竖 (jiān shù):奸邪小人。
  • 障尉 (zhàng wèi):边防的官员。
  • 穷边 (qióng biān):边疆的尽头。
  • 年命 (nián mìng):寿命。
  • 反悟 (fǎn wù):醒悟。
  • 乾威 (qián wēi):天威。
  • 竖魄 (shù pò):小人的魂魄。
  • 伏机 (fú jī):隐藏的危机。
  • 大露 (dà lù):大白于天下。
  • 赐环 (cì huán):赐予环佩,表示信任。
  • 请剑 (qǐng jiàn):请求赐剑,表示忠诚。
  • 臣节 (chén jié):臣子的节操。
  • 安危 (ān wēi):安全与危险。
  • 将相 (jiàng xiàng):将军和宰相。
  • 腹心 (fù xīn):心腹,亲信。
  • 巨蠹 (jù dù):大蛀虫,比喻大奸大恶。
  • 吏议 (lì yì):官员的议论。
  • 龙鳞 (lóng lín):比喻皇帝的威严。
  • 惨淡 (cǎn dàn):凄凉。
  • 传章 (chuán zhāng):传递奏章。
  • 寻讣 (xún fù):寻找讣告。
  • 明河 (míng hé):明亮的银河。
  • 草奏 (cǎo zòu):草拟奏章。
  • 元造 (yuán zào):天意。
  • 国谋 (guó móu):国家的计谋。
  • 敌志 (dí zhì):敌人的意图。
  • 举措 (jǔ cuò):行动和措施。
  • 大泽 (dà zé):大湖。
  • 兼城 (jiān chéng):连城。
  • 澜涛 (lán tāo):波涛。
  • (mù):招募。

翻译

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间徘徊,时光已晚,国家命运迫在眉睫。一接触到容城生,便感到内心的真情豁然开朗。过去遭遇巨大的灾难,边疆战乱困扰着国家的命运。边疆的藩镇托付援军,皇帝深切关怀。秘密的计谋重用奸邪小人,耗费百姓的赋税。说是遭遇了互市的欢乐,消除了敌人入侵的道路。生来就叫喊着进入朝廷,策划策略请求前方的策略。堂堂正正如中国,忧虑不安仅因奸邪小人。边防官员适逢边疆的尽头,寿命不再醒悟。天威震慑小人的魂魄,隐藏的危机终于大白于天下。命你为尚书郎,忧国忧民逐渐成为痼疾。赐予环佩表示主恩深重,请求赐剑表示臣子的节操坚定。安全与危险托付给将军和宰相,心腹亲信横行大奸大恶。岂止是臣子私下的愤恨,万人口中胁迫无法吐露。官员的议论已经很深,终于触怒了皇帝的威严。凄凉的滨海臣子,传递奏章寻找讣告。夜晚四五次起身,明亮的银河向东流淌。听说草拟奏章时,已经准备好了棺材。天意究竟何心,茫茫一身交付。所忧虑的是国家的计谋,敌人的意图和谐举措。大湖沦陷连城,波涛谁能招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边疆的动荡和国家的危机,通过对比忠诚与奸邪,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和对忠诚臣子的赞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踯躅广莫间”、“边尘窘天步”等,生动地表达了国家的困境和个人的无奈。同时,诗中的“赐环主恩深”、“请剑臣节固”等句,体现了作者对忠诚节操的推崇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