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瑞计偕过吴入访弇中留饮有赠

日予欲无言,吟咏亦随废。 塞耳空谷中,足音胡然至。 之子匪俗欢,夙昔申末契。 掩关二载余,日与黄卷对。 卤莽一世眸,宰落千古事。 圣主御明堂,汝乃随计吏。 应门故所习,踉跄手其刺。 一见肝胆披,软语若相媚。 中厨出旨酒,亦复饶异味。 鸾刀缕黄颔,雕盘饤朱柿。 秋色在芙蓉,客醒主已醉。 四坐且勿惊,见有此人未。 但诵子虚篇,何待杨得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瑞:人名,即诗中的“之子”。
  • 计偕:指随计吏进京。
  • 弇中:指隐居之地。
  • 申末契:指深厚的友情。
  • 掩关:闭门不出。
  • 黄卷:指书籍。
  • 卤莽:粗疏,草率。
  • 一世眸:指一世的目光。
  • 御明堂:指皇帝临朝听政。
  • 随计吏:跟随计吏(官吏)。
  • 应门:指守门。
  • 旨酒:美酒。
  • 鸾刀:装饰有鸾鸟图案的刀,此处指用刀切肉。
  • 黄颔:指黄颔蛇,此处可能指某种食物。
  • 雕盘:雕刻精美的盘子。
  • 朱柿:红色的柿子。
  • 芙蓉:指荷花。
  • 子虚篇:指《子虚赋》,司马相如的作品。
  • 杨得意:人名,司马相如的朋友,曾推荐相如的作品。

翻译

我本想不再言语,连吟咏也随之中断。 在空谷中塞住耳朵,却没想到会有足音传来。 这位君子并非为了俗世的欢乐,而是长久以来与我有着深厚的友情。 我闭门不出已有两年多,每日只与书籍为伴。 我草率地看待世人的目光,却记录下了千古之事。 圣明的君主在明堂上听政,你却跟随计吏进京。 守门是我所熟悉的工作,你踉跄着递上了名刺。 一见面便敞开了心扉,温柔的话语仿佛在讨好。 厨房里端出了美酒,还有不少美味佳肴。 用鸾刀切开黄颔肉,精美的盘子里盛着红柿子。 秋天的景色映衬着荷花,客人醒着而主人已醉。 四周的客人且不要惊讶,你们见过这样的人吗? 只需诵读《子虚赋》,何须等待杨得意的推荐。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元瑞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感慨。诗中,“日予欲无言”展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而“之子匪俗欢”则凸显了元瑞的高洁品格。通过“掩关二载余,日与黄卷对”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执着追求。结尾处提及《子虚赋》和杨得意,暗示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认为无需他人推荐,自有其价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学问的珍视。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