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吏部迁山东臬副并托访于鳞冢

顾荣江左彦,藻翰复超绝。 一辞笠泽云,十倡钟山雪。 水镜含春温,冰壶朗秋月。 时烦巨源启,遂佐东秦臬。 褰帷风泱泱,摇笔霜列冽。 旧游三十年,约略为子说。 上有华不注,下有和郢骨。 微言犹若新,与山斗巀嵲。 吾子虽异时,同调必心悦。 倘表郑公乡,千古偕不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藻翰:文采,指文章或书法。
  • 笠泽:地名,指江苏吴江一带。
  • 钟山:山名,在今南京市。
  • 水镜:形容清澈如镜的水面。
  • 冰壶:比喻清澈透明。
  • 巨源:人名,可能指某位有影响力的人物。
  • 东秦臬:指山东一带的官职。
  • 褰帷:拉开帷幕,比喻开始行动。
  • 泱泱:形容水势浩大。
  • 列冽:形容寒冷。
  • 华不注: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和郢骨:和郢,古代地名,今湖北江陵一带;骨,指古人的遗骨。
  • 巀嵲:形容山势高耸。
  • 郑公乡:指郑国的故地,这里比喻重要的历史或文化地标。

翻译

顾荣是江东的杰出人才,他的文采和书法都非常出色。他离开江苏吴江后,多次在南京的钟山下创作诗文。他的文章如春水般温暖,如秋月般清澈。受到巨源的推荐,他成为山东的高官。他拉开帷幕,开始在山东大展宏图,他的笔下如同寒霜一样严酷。我与他相识已有三十年,现在可以向你大致讲述。山东有华不注和和郢骨这样的地方。他的言论至今听起来仍然新鲜,与那高耸的山峰相媲美。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我们的志趣相投,必定会相互欣赏。如果能在郑国的故地为他立碑,他的名声将千古不朽。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送别顾荣迁任山东臬副的作品,同时也委托顾荣访查于鳞冢。诗中赞美了顾荣的文采和才华,描述了他从江苏到山东的迁徙,以及他在山东的政绩和影响力。通过对顾荣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的高度评价。诗中还提到了山东的地理和文化特色,以及对顾荣未来可能留下的文化遗产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