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自警

寂尔当春昼,恍然现余过。 仅晓身外师,不识师中我。 逞笔亡所裁,几复酿语祸。 回涂涂转迷,蹈海海仍苦。 所执但空花,而乃希真果。 俯惭抖擞念,仰愧慈悲父。 名欲一线牵,百愆成子母。 搜之若微细,任之终失堕。 真一苟有亏,毕生莫能补。 冉冉崦嵫照,沉沉北邙土。 不解去日愁,为昧来时路。 试一唤王生,王生必回顾。 惺惺与昏昏,两反当两助。 于此尚因循,贤圣莫能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寂尔:寂静无声。
  • 恍然:忽然,突然。
  • :我。
  • 身外师:外在的导师或指引。
  • 师中我:内在的自我。
  • 逞笔:放纵笔墨,指随意写作。
  • 亡所裁:没有节制。
  • 酿语祸:因言辞不当而招致祸端。
  • 回涂涂转迷:回头看路却更加迷茫。
  • 蹈海海仍苦:比喻即使努力也难以摆脱困境。
  • 空花:虚幻的景象。
  • 真果:真实的成果。
  • 俯惭:低头感到羞愧。
  • 抖擞念:振作精神的想法。
  • 慈悲父:比喻慈悲的神或佛。
  • 名欲:对名声的追求。
  • 百愆:各种过失。
  • 子母:比喻因果关系。
  • 搜之:寻找。
  • 微细:微小。
  • 任之:放任。
  • 失堕:失去。
  • 真一:真正的本质。
  • :如果。
  • 有亏:有所缺失。
  • 毕生:一生。
  • 莫能补:无法弥补。
  • 冉冉:缓慢地。
  • 崦嵫:山名,比喻日落的地方。
  • 沉沉:沉重。
  • 北邙土:北邙山,常用来比喻坟墓。
  • 去日愁:过去的忧愁。
  • 来时路:未来的道路。
  • 惺惺:清醒。
  • 昏昏:昏迷,糊涂。
  • 两反:两种相反的状态。
  • 当两助:应当互相帮助。
  • 因循:沿袭旧习,不思进取。
  • 贤圣:贤人和圣人。
  • 莫能度:无法超越。

翻译

在春天的寂静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我只知道外在的指引,却不认识内在的自我。放纵笔墨,没有节制,几乎因言辞不当而招致祸端。回头看路却更加迷茫,即使努力也难以摆脱困境。我所追求的只是虚幻的景象,却希望得到真实的成果。低头感到羞愧,抬头感到对慈悲的神的愧疚。对名声的追求像一根线牵引着,各种过失成为因果关系。寻找它们时它们微小,放任它们时最终会失去。如果真正的本质有所缺失,一生都无法弥补。太阳缓慢地落山,沉重的北邙山象征着坟墓。我不理解过去的忧愁,也不明白未来的道路。试着呼唤王生,王生一定会回头。清醒和糊涂两种状态应当互相帮助。如果在此因循守旧,贤人和圣人也难以超越。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反思了个人在追求名声和外在认可的过程中可能忽视内在自我和真实本质的问题。通过对比外在指引与内在自我、虚幻追求与真实成果、过失与因果等概念,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方向和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如“寂尔当春昼”、“冉冉崦嵫照”等,营造了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氛围,引导读者一同反思生活的真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