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仙岩文丞相祠
丞相仓皇出虎穴,夜半真州鬓成雪。江南是处万马尘,海上堪挥一腔血。
丈夫变名难变心,此心在宋不在身。从行少年四五辈,倜傥千秋荆聂伦。
崖山波腥鼓欲死,柴市星寒碧初委。若使黄冠自北还,犹能赤帜从东起。
仙岩之山郁嶙峋,二百年来日月新。毋论削迹勤王地,大有衣冠荐芷蘋。
君不见真人奋淮北,金戈立扫毡裘色。鄂国喑呜表后身,瀛公宛转留遗息。
解道狂胡运已微,只今白羽昼长飞。铁衣自风石马汗,一夕犁庭转战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丞相仓皇出虎穴:丞相,指文天祥;仓皇,匆忙慌张的样子;虎穴,比喻危险的境地。
- 夜半真州鬓成雪:真州,地名,今江苏仪征;鬓成雪,形容头发因忧虑而变白。
- 江南是处万马尘:是处,到处;万马尘,形容战乱频繁,战马奔腾扬起的尘土。
- 海上堪挥一腔血:海上,指抗元斗争的沿海地区;一腔血,满腔的热血和忠诚。
- 倜傥千秋荆聂伦:倜傥,豪迈不羁;荆聂,指荆轲和聂政,古代著名的刺客;伦,类比。
- 崖山波腥鼓欲死:崖山,地名,南宋末年的抗元战场;波腥,海水的腥味;鼓欲死,形容战鼓声激烈,战斗至死。
- 柴市星寒碧初委:柴市,文天祥被处决的地方;星寒,寒夜的星星;碧初委,碧血初凝,指烈士的鲜血。
- 若使黄冠自北还:黄冠,指道士的帽子,这里代指文天祥;自北还,从北方回来。
- 犹能赤帜从东起:赤帜,红色的旗帜,象征抗元复国的旗帜;从东起,从东方兴起。
- 仙岩之山郁嶙峋:仙岩,山名;郁嶙峋,形容山势险峻。
- 毋论削迹勤王地:毋论,不论;削迹,隐居;勤王,为国效力。
- 大有衣冠荐芷蘋:衣冠,指士大夫;荐,献;芷蘋,香草,象征忠诚和纯洁。
- 真人奋淮北:真人,指明太祖朱元璋;奋淮北,在淮北奋起。
- 金戈立扫毡裘色:金戈,金属的武器,指军队;立扫,立即扫除;毡裘,指蒙古族的服饰,代指元朝。
- 鄂国喑呜表后身:鄂国,指文天祥;喑呜,沉默不言;表后身,表明身后的志向。
- 瀛公宛转留遗息:瀛公,指文天祥;宛转,曲折;留遗息,留下遗志。
- 解道狂胡运已微:解道,明白;狂胡,指元朝;运已微,命运已经衰微。
- 只今白羽昼长飞:白羽,白色的羽毛,指军旗;昼长飞,白天飘扬。
- 铁衣自风石马汗:铁衣,战士的铠甲;自风,随风;石马汗,石马上的汗水,形容战斗激烈。
- 一夕犁庭转战归:犁庭,指战场;转战归,转战归来。
翻译
丞相文天祥匆忙逃离危险的境地,夜半时分在真州,因忧虑而头发变白。江南到处都是战马奔腾的尘土,海上则是抗元斗争的热血之地。 大丈夫虽然改变姓名,但心志不变,此心忠于宋朝而非个人。随行的少年四五人,豪迈不羁,堪比古代的荆轲和聂政。 崖山的战斗激烈,海水的腥味和战鼓声仿佛要将人逼至绝境,柴市的寒夜星星下,烈士的鲜血初凝。如果文天祥能从北方回来,他仍能举起抗元的红旗从东方兴起。 仙岩山郁郁葱葱,险峻挺拔,二百年后的今天,日月更新。不论是在隐居还是勤王的地方,都有士大夫献上香草,表达忠诚。 君不见明太祖朱元璋在淮北奋起,金戈铁马立即扫除元朝的痕迹。文天祥沉默不言,表明身后的志向,他的遗志曲折流传。 明白元朝的命运已经衰微,现在白羽军旗白天飘扬。战士的铠甲随风飘扬,石马上的汗水,一夜之间战场转战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文天祥的忠诚与抗元精神,通过描绘其在危难中的坚定与牺牲,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万马尘”、“一腔血”、“崖山波腥”等,强化了战乱与抗争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文天祥身后影响的描述,表达了对其精神的传承与崇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激昂,是对文天祥及其时代精神的深刻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