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孙吴工用整,起剪工用强。
神哉淮阴侯,变化乃无常。
举目尽乌合,出手成龙骧。
百战取中原,黥彭那得方。
精诚拒武涉,小谬请假王。
高帝抚孤雏,魂魄忧未央。
见谓高鸟尽,谓可良弓藏。
遗恨在匈奴,冒顿骄大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孙吴:指三国时期的吴国,这里特指吴国的军事策略。
- 起剪:起,指起兵;剪,指剪除,即消灭敌人。这里指军事行动的果断和强力。
- 淮阴侯:指汉初名将韩信,因被封为淮阴侯而得名。
- 乌合:形容军队杂乱无章,像乌鸦一样聚集。
- 龙骧:形容军队威武雄壮,如龙腾飞。
- 黥彭:指黥布和彭越,两人都是汉初的著名将领。
- 武涉:指武力和涉险,这里指韩信在战争中的英勇和冒险。
- 小谬:小的过失或错误。
- 假王:指韩信在战争中被封为王,但并非真正的王位。
- 高帝:指汉高祖刘邦。
- 孤雏:比喻年幼或无助的人。
- 未央:未尽,无穷无尽。
- 冒顿:匈奴的首领,以勇猛著称。
- 大荒:指边远荒凉之地。
翻译
孙吴擅长运用整齐划一的战术,起兵剪除敌人时则强硬有力。淮阴侯韩信的神机妙算,变化无常,令人惊叹。他一眼望去,手下尽是杂乱无章的士兵,但一旦出手,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如龙腾飞。经过百战,他夺取了中原,即使是黥布和彭越也无法与之相比。他的忠诚抵挡了武涉的挑战,虽有小过失,但请求封王。高帝刘邦抚慰着年幼无助的孤雏,心中忧虑无穷无尽。人们以为高飞的鸟儿已经捕尽,以为可以藏起良弓,不再用兵。但遗恨在于匈奴,冒顿在边远荒凉之地骄横跋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孙吴、起剪、淮阴侯韩信的军事才能的赞美,展现了战争中的智谋与勇猛。诗中,“乌合”与“龙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汉高祖刘邦的忧虑和对匈奴威胁的警示,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历史人物的颂扬,也是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