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上人渡海邀余说法

杯渡南溟似祖磨,当年发愿意如何。 黄龙世远禅机寂,白马经留佛法多。 振锡琼花移宝树,浣衣孝水接恒河。 人天此会良非偶,祇苑谁传證道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憨山:即憨山大师,明代著名禅师。
  • 上人:对高僧的尊称。
  • 渡海:指憨山大师渡海而来。
  • 南溟:指南海。
  • 祖磨:指祖师磨镜,比喻修行。
  • 发愿:佛教用语,指立下宏大的誓愿。
  • 黄龙:指黄龙禅师,唐代高僧。
  • 禅机:禅宗的机锋,指禅宗的深奥道理。
  • 白马:指白马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
  • 佛法:佛教的教义。
  • 振锡:指僧人持锡杖行走。
  • 琼花:美丽的花朵,比喻佛法的美好。
  • 宝树:佛教中指菩提树。
  • 浣衣:洗涤衣物,比喻清净心灵。
  • 孝水:指孝顺之水,比喻孝道。
  • 恒河:印度的一条圣河,佛教中常用来比喻佛法。
  • 人天:指人间和天界。
  • 祇苑:指佛教的寺院。
  • 證道歌:指表达悟道心得的诗歌。

翻译

憨山大师渡过南海,邀请我来讲述佛法, 他当年立下的宏愿是什么? 黄龙禅师的时代已远,禅宗的深奥道理已沉寂, 而白马寺留下的佛法却依然丰富。 他手持锡杖,行走间仿佛琼花般美丽, 洗涤心灵,连接孝道与佛法之河。 这样的聚会实在是难得, 在寺院中,谁能传承那表达悟道心得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王弘诲应憨山大师之邀,前往南海说法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憨山大师的敬仰以及对佛法的尊崇。通过对比黄龙禅师的禅机与白马寺的佛法,诗人强调了佛法的传承与重要性。诗末提出疑问,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谁能真正传承和表达佛法的精髓,体现了诗人对佛法传承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