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启南画林居图和韵专诸要离
春风荡乡国,遍地成小草。
岂不养浮名,末路难自保。
清泉激幽赏,长松托遥抱。
念彼先达迹,空为后人悼。
青山一见属,方知此图好。
便欲移住之,与山长不老。
绝胜中书堂,二十有四考。
以为黄鹤樵,此樵叶图早。
是故必隐沦,白石翁所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荡(dàng):吹拂,飘荡。
- 浮名:虚名,不实的名声。
- 激:激发,激励。
- 幽赏:深远的欣赏。
- 托:寄托,依托。
- 遥抱:远大的抱负。
- 先达:前辈,先贤。
- 悼:哀悼,怀念。
- 属(zhǔ):归属,属于。
- 绝胜:远胜,远超过。
- 中书堂: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掌管机要,发布政令。
- 二十四考:指中书省官员考核的次数,这里比喻官场的繁琐和无常。
- 黄鹤樵:可能指某个地名或人名,具体不详。
- 叶图:可能指某种图画或图案,具体不详。
- 隐沦:隐居,隐退。
- 白石翁:指沈启南,因其号白石翁。
翻译
春风吹拂着故乡的土地,小草遍地生长。虽然可以追求虚名,但终究难以自保。清泉激发了深远的欣赏,长松寄托了远大的抱负。怀念那些先贤的足迹,空留后人哀悼。一见到这片青山,方知这幅画的美好。便想搬来居住,与山一同长存不老。远胜过中书省的繁琐考核,二十四年如一日。以为这是黄鹤樵,其实这幅叶图更早。因此,必须选择隐居,这是白石翁所创造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春风、小草、清泉、长松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浮名的淡漠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念彼先达迹,空为后人悼”一句,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诗人通过对比中书省的繁琐与隐居的宁静,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即追随白石翁的足迹,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