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秋夜简陈仁甫太史

孤榻悬秋夜,端居尘事屏。 帘风度凉气,窗月散晴景。 感兹时物变,悠然发深省。 兰膏诵遗编,妙悟入玄境。 千圣传心法,所贵在主静。 俯仰宇宙间,此生何多幸。 玩物徒丧志,无乃劳驰骋。 故人多意气,同心重交儆。 凿壁分馀光,疏灯照清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居:安坐。
  • 帘风:透过帘子的风。
  • 窗月:透过窗户的月光。
  • 兰膏:指灯油,古代用兰草提炼的油。
  • 遗编:指前人留下的书籍。
  • 玄境:深奥的境界。
  • 心法:指修心的方法。
  • 主静:主张静心。
  • 玩物:指沉迷于物质享受。
  • 交儆:相互提醒、警戒。
  • 凿壁分馀光:比喻分享知识或智慧。

翻译

孤灯悬挂在秋夜,我安坐于此,远离尘世的烦扰。帘外的风带来凉意,窗外的月光洒下晴朗的景致。感受到这时节的变迁,我不禁深思。在灯光下阅读前人的遗著,我领悟到了深奥的境界。千百年来圣人传下的修心之法,最重要的是主张静心。在这广阔的宇宙中,我感到多么幸运。沉迷于物质只会使人丧失志向,何必劳碌奔波。我的朋友们都很有义气,我们相互提醒、警戒。我们分享知识,就像凿壁分光,疏灯照亮彼此的清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读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物变迁的感慨和对知识追求的渴望。诗中,“孤榻悬秋夜”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通过对“帘风”、“窗月”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后文提到“兰膏诵遗编”,展现了诗人对前人智慧的尊重和继承。诗的结尾,诗人通过“凿壁分馀光”的比喻,强调了知识分享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