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子陵钓台

子陵当炎汉,志节存箕山。 朝饮富春水,暮宿清风滩。 时主不能致,后世称其贤。 凌虚屹孤台,台空有馀闲。 我欲见其人,缥缈烟萝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陵:指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
  • 炎汉:指汉朝,因汉朝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汉。
  • 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古代隐士多隐居于此。
  • 富春水:指富春江,严光曾在富春江垂钓。
  • 清风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应是严光隐居时所住之地。
  • 时主:当时的君主,指汉光武帝刘秀。
  • 凌虚:高耸入云的样子。
  • 孤台:指严光钓台,因孤立高耸,故称孤台。
  • 缥缈:形容隐约、模糊的样子。
  • 烟萝:指烟雾缭绕的藤萝,形容隐居之地的幽静。

翻译

子陵在汉朝时,保持着隐士的志节,如同箕山上的隐士。他白天在富春江边饮水,夜晚则宿于清风滩。即使当时的君主也无法招致他出仕,后世因此称赞他的贤德。高耸入云的钓台孤独屹立,台空之中留有闲适的余韵。我欲见其人,却只能在烟雾缭绕的藤萝间隐约感受到他的存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东汉隐士严光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严光高洁志节的赞美。诗中“子陵当炎汉,志节存箕山”一句,既点明了严光的时代背景,又突出了他的隐士身份和高尚志节。后文通过对严光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结尾处的“我欲见其人,缥缈烟萝间”则抒发了对严光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触及的遥远与神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诗人王渐逵对隐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