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四

· 李颀
爱君少岐嶷,高视白云乡。 九岁能属文,谒帝游明光。 奉诏赤墀下,拜为童子郎。 尔来屡迁易,三度尉洛阳。 洛阳十二门,官寺郁相望。 青槐罗四面,渌水贯中央。 听讼破秋毫,应物利干将。 辞满如脱屣,立言无否臧。 岁暮风雪暗,秦中川路长。 行人饮腊酒,立马带晨霜。 生事岂须问,故园寒草荒。 从今署右职,莫笑在农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岐嶷(qí yí):形容幼年聪慧。
  • 属文:撰写文章。
  • 谒帝:拜见皇帝。
  • 明光: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 赤墀(chì chí):皇宫中的红色台阶,代指朝廷。
  • 童子郎:古代对年幼官员的称呼。
  • 尔来:从此以后。
  • 迁易:调动职务。
  • :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县令。
  • 官寺:官府和寺庙。
  • 渌水(lù shuǐ):清澈的水。
  • 听讼:审理案件。
  • 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 应物:处理事务。
  • 干将:古代名剑,比喻处理事务的能力强。
  • 辞满:辞去官职。
  • 脱屣(tuō xǐ):比喻轻易放弃。
  • 立言:发表言论。
  • 否臧(pǐ zāng):是非,好坏。
  • 生事:生活事务。
  • 署右职:担任官职。
  • 农桑:农业和养蚕,泛指农业。

翻译

我爱慕你年少时就聪慧非凡,高瞻远瞩如同仰望白云之上的仙乡。九岁时你就能撰写文章,拜见皇帝游历明光宫。在皇宫的红色台阶下接受诏命,被封为童子郎。从此以后你多次调动职务,三次担任洛阳的县令。洛阳有十二座城门,官府和寺庙林立,相互对望。青槐树环绕四周,清澈的河水贯穿中央。你审理案件能洞察秋毫,处理事务如同利剑般得心应手。辞去官职如同脱下鞋子般轻松,发表的言论公正无私。岁末风雪弥漫,秦中的道路漫长。行人喝着腊月的酒,马背上带着清晨的霜。生活的事务何须多问,故乡的寒草已经荒芜。从今以后你若担任官职,不要笑我还在从事农桑。

赏析

这首诗是李颀送别刘四的作品,通过对刘四早年聪慧、官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官场的变迁。诗中“爱君少岐嶷”一句,即表达了对刘四早慧的赞赏。后文通过“九岁能属文”、“奉诏赤墀下”等句,进一步描绘了刘四的才华和官场生涯。诗的结尾,李颀以自己的农桑生活与刘四的官职对比,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回归田园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刘四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人生观的体现。

李颀

李颀

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