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 岑参
忆昨明光殿,新承天子恩。 剖符移北地,授钺领西门。 塞草迎军幕,边云拂使轩。 至今闻陇外,戎虏尚亡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光殿: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唐代宫廷。
  •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这里指授予官职。
  • 授钺: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予斧钺,表示授以兵权。钺(yuè),古代兵器,形似斧而较大。
  • 使轩:使者的车。
  • 陇外:指边疆地区。
  • 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蔑称。

翻译

回想昨日在明光殿,刚刚承蒙天子的恩宠。 被授予官职调往北地,领受兵权镇守西门。 边塞的草地迎接军队的帐幕,边疆的云彩轻拂使者的车驾。 至今听说在边疆之外,那些戎虏仍然心惊胆战。

赏析

这首作品是岑参为河西太守杜公所作的挽歌,通过回忆杜公在朝受宠及镇守边疆的情景,表达了对杜公的敬仰和哀悼之情。诗中“剖符移北地,授钺领西门”展现了杜公的威严与责任,而“塞草迎军幕,边云拂使轩”则描绘了边疆的壮阔景象,暗示了杜公的功绩。最后两句“至今闻陇外,戎虏尚亡魂”,既是对杜公威名的赞颂,也透露出对其逝世的深深哀思。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