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

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拼音

注释

《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宋玉《神女赋》:“耀乎如白日初出照屋梁。”

此诗作于公元853年(唐宣宗大中七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幕。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不同于他从前那些,充满了低沉忧伤的情调诗,这首却充满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呼唤。 起句,诗以“想像”开头,想像太阳初起之前在传说中的咸池沐浴,闪耀发亮的动人情景。意境奇特。次句转入自身,五更钟响,回肠百转,急盼日出。“更回肠”,唯恐太阳不出,盼望之切。三句,“苦雾巴江”,写作者处境艰难,瘴雾蔽日,潮湿阴暗,不见太阳;“三年”,写诗人留滞巴江时间之长,生活艰苦。实为政治处境的曲折表达。末句“不为离人照屋梁”,阳光的偏照引发诗人的愤慨,也表达他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 诗人虽在现实中遭受种种压抑、伤害,但并没有泯灭对于光明的渴望,并希望终有一天,明媚的阳光能够闪烁在他的头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咸池:神话中的地名,传说太阳在此沐浴。
  • 五更: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更次,五更即天快亮时。
  • 回肠:形容内心极度焦虑或思念。
  • 苦雾:浓雾,这里比喻长期的不顺或困境。
  • 巴江:即今重庆一带的长江。
  • 离人:离别的人,指诗人自己。

翻译

想象着咸池的太阳即将放出光芒,五更钟声之后,我的内心更加焦虑不安。 三年来,巴江的水面上总是笼罩着苦雾,太阳啊,你为何不照亮我这离人的屋梁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黎明前的深切感受。通过“咸池”与“日欲光”的想象,诗人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而“五更钟后更回肠”则突显了诗人在长夜将尽时的焦虑与不安。后两句以“苦雾”和“不为离人照屋梁”的哀怨,抒发了诗人对长期困境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期盼。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