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项山人归天台

因话天台归思生,布囊藤杖笑离城。 不教日月拘身事,自与烟萝结野情。 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 此中是处堪终隐,何要世人知姓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台:位于今浙江省台州市,以山水秀丽著称。
  • 布囊:布制的行囊,指简朴的行李。
  • 藤杖:用藤条制成的手杖,常用于旅行。
  • 日月:指时间,引申为日常琐事。
  • 烟萝:指山间的云雾和藤萝,象征隐居的自然环境。
  • 龙镇:地名,此处可能指天台山中的某个深潭。
  • 古潭:古老的深水潭。
  • 云色黑:形容潭水深邃,云雾缭绕。
  • 露淋:露水滋润。
  • 秋桧:秋天的柏树。
  • 鹤声清:鹤的叫声清脆悦耳。
  • 终隐:永远隐居。

翻译

因为谈论到天台山,归隐的念头便油然而生,我带着简朴的行李和藤杖,笑着离开了繁华的城池。不再让日常琐事束缚我的身心,我愿与山间的云雾和藤萝结下深厚的情谊。龙镇的古潭深邃,云雾缭绕,露水滋润着秋天的柏树,鹤的叫声清脆悦耳。这里就是我理想的隐居之地,不需要让世人知道我的姓名。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通过描绘天台山的自然美景和隐居生活的宁静,诗人展现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中的“布囊藤杖”、“烟萝”、“龙镇古潭”等意象,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隐逸山林的图景,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