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留赠

· 杜牧
红铅湿尽半罗裙,洞府人间手欲分。 满面风流虽似玉,四年夫婿恰如云。 当春离恨杯长满,倚柱关情日渐曛。 为报眼波须稳当,五陵游宕莫知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红铅:指女子的化妆品,这里指胭脂。
  • 湿尽:湿透。
  • 半罗裙:半截的罗裙,指女子的衣裙。
  • 洞府: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女子的住所。
  • 人间:指现实世界。
  • 手欲分:手即将分开,指分别。
  • 满面风流:形容女子容貌美丽,风韵犹存。
  • 四年夫婿:指女子的丈夫,已经离开四年。
  • 恰如云:比喻丈夫如同云一样飘渺不定,难以捉摸。
  • 当春:正值春天。
  • 离恨:离别的痛苦。
  • 杯长满:酒杯总是满满的,指常常借酒消愁。
  • 倚柱:靠着柱子。
  • 关情:牵动情感。
  • 日渐曛:日头渐渐西沉,指时间流逝。
  • 为报:为了回报。
  • 眼波:指女子的眼神。
  • 稳当:稳定,可靠。
  • 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座汉代帝王陵墓,这里泛指繁华之地。
  • 游宕:游荡,放纵。
  • 莫知闻:不要让人知道。

翻译

胭脂湿透了半截罗裙,仙境般的居所与现实世界即将分离。 她的容颜风韵犹存,如同美玉,但四年的夫婿却像云一样飘渺不定。 正值春天,离别的痛苦让酒杯总是满满的,她靠着柱子,情感被牵动,日头渐渐西沉。 为了回报她那稳定的眼神,她在繁华之地游荡,却不让人知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而孤独的女子,她虽然容貌依旧风韵犹存,但她的夫婿却已离去四年,如同云一般飘渺不定。诗中通过“红铅湿尽半罗裙”和“满面风流虽似玉”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哀愁。后两句则通过“当春离恨杯长满”和“倚柱关情日渐曛”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杜牧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和细腻描绘。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