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昭应沈少府

· 李洞
行宫接县判云泉,袍色虽青骨且仙。 鄠杜忆过梨栗墅,潇湘曾棹雪霜天。 华山僧别留茶鼎,渭水人来锁钓船。 东送西迎终几考,新诗觅得两三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宫:古代皇帝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宫殿。
  • 接县:与县相邻或相连。
  • 判云泉:指管理云泉,云泉可能指风景秀丽的地方或某种资源。
  • 袍色虽青骨且仙:虽然穿着官服(青色),但气质超凡脱俗,有仙人之姿。
  • 鄠杜:地名,今陕西西安附近。
  • 梨栗墅:梨栗指果树,墅指别墅,这里可能指一个有果树的庄园。
  • 潇湘:指湖南一带,潇水和湘水流域。
  • :划船。
  • 华山:山名,位于陕西省,是中国五岳之一。
  • 留茶鼎:留下煮茶的器具,表示曾在此品茶。
  • 渭水:河流名,流经陕西省。
  • 锁钓船:将钓鱼的船锁起来,表示曾在此钓鱼。
  • 东送西迎:形容忙碌地送迎客人或处理事务。
  • 终几考:终考,指最终的考核或考察。
  • 新诗觅得两三联:指新作的诗中找到了两三联佳句。

翻译

行宫与县相连,管理着云泉之地,虽然穿着青色的官袍,但气质却如同仙人一般。我曾在鄠杜地区经过那有梨栗果树的庄园,也曾在潇湘之地划船于雪霜覆盖的天空下。华山上的僧人曾留下煮茶的鼎,渭水边的人曾锁起钓鱼的船。东奔西走,忙碌地送迎客人,经历了多次考核,新作的诗中找到了两三联佳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洞在官场与自然之间的游历与体验。诗中,“行宫接县判云泉”展现了诗人管理风景秀丽之地的职责,而“袍色虽青骨且仙”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虽身着官服,却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通过回忆“鄠杜忆过梨栗墅”和“潇湘曾棹雪霜天”,诗人展现了自己在不同地域的游历经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华山僧人留下的茶鼎和渭水边人锁起的钓船,进一步丰富了诗人的生活画面。最后,诗人以“东送西迎终几考,新诗觅得两三联”作结,既表达了忙碌的生活状态,也透露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成就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李洞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有诗三卷。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