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峡寇乱寄怀吟僧

· 李洞
半锡探寒流,别师猿鹤洲。 二三更后雨,四十字边秋。 立塞吟霞石,敲鼙看雪楼。 扶亲何处隐,惊梦入嵩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半锡:锡杖的一半,指僧人。锡杖是僧人的法器。
  • 别师:告别师父。
  • 猿鹤洲:猿猴和鹤的栖息地,指隐居的地方。
  • 四十字:指诗,古代诗多以四十字为一篇。
  • 立塞:站立在边塞。
  • 敲鼙:敲击战鼓。鼙(pí),古代军中用的小鼓。
  • 扶亲:扶持亲人。
  • 嵩丘:嵩山,在今河南省,五岳之一。

翻译

僧人带着半截锡杖探寻寒冷的溪流,告别师父前往猿猴和鹤的隐居之地。 深夜二三更时分,雨声淅沥;四十字的诗篇,边疆的秋意。 站在边塞,吟咏着霞光中的石头;敲击战鼓,望着雪中的楼阁。 扶持着亲人,不知何处隐居;梦中惊醒,进入了嵩山的丘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战乱中寻求隐居的情景。诗中通过“半锡探寒流”、“别师猿鹤洲”等句,展现了僧人离群索居的决心和孤独。后句中的“立塞吟霞石,敲鼙看雪楼”则通过边塞的景象,反映了战乱的背景。结尾的“扶亲何处隐,惊梦入嵩丘”则表达了僧人对和平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梦境中的不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李洞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有诗三卷。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