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鉴公山房

· 李洞
竹房开处峭,迥挂半山灯。 石磬敲来穴,不知何代僧。 讲归双袖雪,禅起一盂冰。 唯说黄桑屐,当时着秣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iào):陡峭,形容山势高而险峻。
  • 迥挂 (jiǒng guà):远远地悬挂。
  • 石磬 (shí qì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石头制成。
  • (xué):洞穴。
  • 黄桑屐 (huáng sāng jī):用黄桑木制成的木屐,一种古代的鞋子。
  • 秣陵 (mò líng):古代地名,今南京。

翻译

竹制的房屋开在陡峭之处,远远地悬挂在半山腰的灯火。 石磬敲击时声音从洞穴中传来,不知是哪一代的僧人所为。 讲经归来,双袖上沾满了雪花,禅定之时,一碗冰水静置。 只谈论着黄桑木制成的木屐,当时在秣陵穿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静修的情景,通过“竹房”、“半山灯”、“石磬”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中“讲归双袖雪,禅起一盂冰”生动地表现了僧人清苦的修行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结尾提及“黄桑屐”和“秣陵”,或许暗示了僧人的过往,增添了诗歌的深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敬仰和对禅宗哲理的向往。

李洞

唐京兆人,字才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世人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有诗三卷。 ► 1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