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访独孤处士

地僻春来静,深宜长者居。 好花都待晚,修竹不妨疏。 雁入湘江食,人侵晓色锄。 似君无学处,头白道如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地僻(pì):地方偏僻。
  • 春来静:春天到来时显得宁静。
  • 深宜:非常适合。
  • 长者居:适合长者居住。
  • 好花都待晚:美丽的花儿都开得比较晚。
  • 修竹:修长的竹子。
  • 不妨疏:不妨碍其稀疏。
  • 雁入湘江食:大雁飞入湘江觅食。
  • 人侵晓色锄:人们在清晨的曙光中开始锄地。
  • 似君无学处:似乎你没有学习的地方。
  • 头白道如初:头发白了,但道理还是像最初那样。

翻译

这偏僻的地方,春天到来时显得格外宁静,非常适合长者居住。美丽的花儿都开得比较晚,修长的竹子虽然稀疏,却也不失其美。大雁飞入湘江觅食,人们在清晨的曙光中开始锄地。看起来你似乎没有学习的地方,但即使头发白了,你对于道理的理解还是像最初那样清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景象,通过“地僻春来静”和“好花都待晚”等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受。诗中“深宜长者居”一句,表达了对长者生活环境的理想化想象。后两句“似君无学处,头白道如初”则透露出诗人对学问和智慧的尊重,即使岁月流逝,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始终如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荀鹤诗歌的清新自然和哲理深邃。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