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立秋

海国知秋早,凉生萍末风。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海国(hǎi guó):指海外的国家。 萍末(píng mò):水面上漂浮的浮萍。 候虫(hòu chóng):指蝉虫。 孤桐(gū tóng):指独立的一棵桐树。 齿任(chǐ rèn):指牙齿逐渐脱落。 樊笼(fán lóng):指囚笼。

翻译

海外的国家早已感知到秋天的到来,清凉的气息带着浮萍在水面上飘荡。蝉虫在四周吟唱,零星的小雨洒落在孤独的桐树上。牙齿逐渐脱落,心中怜惜年少的同伴。但又有谁能不感慨时光流逝,老去之时仍被束缚在囚笼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人以海外国家知晓秋天的到来为开头,通过描绘飘落的浮萍、吟唱的蝉虫、落在孤桐上的雨水等细节,展现了秋天的凉爽和孤寂。最后以牙齿脱落、年少逝去、老去被束缚的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引人深思。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