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涖汴藩示流民

汴藩控西北,水陆咸此会。 太行如长城,巀嶪壮藩卫。 黄流自天来,荡潏势何锐。 土壤多肥美,风俗寡浮伪。 云胡遽凋弊,徵调靡宁岁。 富者化贫窘,窭者填沟浍。 十室数口存,一户百徭萃。 妇人废蚕绩,杼轴悉空匮。 丁男应夫匠,累载负租税。 偷生既难期,逃窜非所畏。 嗟我忝旬宣,重临益惊悸。 劳来固乃职,夙夕思尽瘁。 庶几解倒悬,疲瘵少苏遂。 矧兹圣明朝,屡下宽恤惠。 苦语示群氓,归哉理荒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汴藩(biàn fān):指汴京,即今河南开封。 太行(tài háng):山名,位于河南、山西交界处。 巀嶪(jié yuè):高大的样子。 黄流(huáng liú):指黄河。 荡潏(dàng yù):水势湍急的样子。 胡(hú):指外族。 徵调(zhēng diào):征收调拨。 窭(jù):贫困。 沟浍(gōu kuì):水沟。 杼轴(zhù zhóu):织布的工具。 丁男(dīng nán):指男丁,成年男子。 夙夕(sù xī):早晚。 瘵(zhài):疾病。

翻译

汴京控制着西北地区,水陆交通都在这里汇聚。太行山像一道长城,高大壮丽地守护着这片疆土。黄河水自天而来,奔腾的势头何其汹涌。这里土地肥沃美丽,人们风俗朴实真诚。但是外族频繁侵扰,征调不停年岁。富人变成了贫困窘境,贫苦者填满了沟渠。十户人家只有几口人存活,一家之中却背负着百种繁重负担。妇女们放弃了养蚕的成果,织布的工具却空空如也。男丁们只能当农夫或工匠,背负着沉重的租税。生存已经艰难,逃亡也不再可怕。唉,我在这里辱没了旬宣的名声,再次回到这里却更加惊悸。劳苦来自于我的本分,日夜思虑已经尽瘁。或许能解脱这种悬而未决的困境,疲惫和疾病会逐渐减少。尤其在这位圣明的朝廷下,频频下达宽恕和慈悲。苦难的言语告诉着众民,回归才能理顺这片荒凉肮脏的土地。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汴京地区的困境和人民的艰辛生活。诗中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动荡。诗人以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政府的期望和呼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比自然景观和人们生活的艰辛,展现了一幅真实而深刻的社会画卷。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